2009年10月4日 星期日

《死後四十種生活》試讀心得

死後四十種生活 SUM:Forty Tales from the Afterlives 作者:David Eagleman 譯者:郭寶蓮 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 多數人根本沒有想過所謂"死後的生活", 因為我們把死亡當作是生命的終點。 生前種種已如昨日死,不可逆的時間定律要求我們要活在當下。 作者David Eaglemean大膽提出《死後四十種生活》的可能, 以四十個各自獨立又隱約相關的小故事結集成書, 以全然不同的角度審視關於存在與生死,讓我們偷窺死後的可能。 書中的死後世界不是我們普遍相信的上天堂或下地獄的二分法, 而是一如我們平凡的生前世界,或是光怪陸離的異想空間。 當你活在名為《總和》的死後世界裡,你才會感謝生前生活的零碎。 生前可以依心情選擇想做的事,死後卻是相同的事一次讓你做個夠。 整整五個月坐在馬桶上看雜誌,十五個月找東西,五週開車迷路, 六十七天心碎,想來令人頭皮發麻。 分離瑣碎的人生這樣看來或許沒那麼糟糕。 特別喜歡《追尋》這篇小品故事, 描述人本是成千上萬的原子組合而成,人死後原子自然分解四散。 原本屬於你的原子開始形成新的聚合, 可能是鹿角羊齒的葉子、有班點的蝸牛殼等等。 而自己生前的快樂舉止在死後可能變成一片水草在浪擺處嬉戲, 或是在河水漩渦四周打轉的光滑鵝卵石。 這樣的說法似乎可以全然解釋人類為何渴望攀登高山、優遊汪洋, 孰不知這如斯天地原本也是構成我們身與心的原子組成。 分離再聚的原子追尋它們曾體驗過的無拘無束感, 而人類把這些活動視為生活的休閒與排遣, 其實簡單說來就是原子回歸自然,本是天經地義。 種種故事描繪著不同的生活面向,也提出生命的各種可能性。 作者給大家一個作夢的機會,想像你可能期待的死後風景, 卻又冷不防地給讀者一個回馬槍,戳破美麗的糖衣, 顯露出讓人不敢去面對的現世真實。 看完全書後,或許你對死後的生活又多了點想像, 也可以較為坦然接受現實世界的不完美,或是關於人性的醜陋。 用心生活在當下,是本書帶給我的反饋。 積極面對生活與生死,也是對生命的一種禮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