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4月16日 星期五

[台灣小說.青春讀本] 鍾理和.假黎婆


當我在圖書館的側架上發現《台灣小說.青春讀本》這套書時,
我真的高興得有點發抖了。

得歸因於台灣文學館,讓我慢慢接觸到這些有血有肉的台灣作家。
先前沒有機會去深入閱讀作家的作品,一直是我腦海裡的書單。
直到發現遠流這套極為精緻的小說讀本,讓我立刻借回家細讀。

***
鍾理和(1915年12月15日-1960年8 月4日),台灣客家籍作家。
生於台灣日治時期的新大路關,即今屏東縣高樹鄉境廣興村。
一生經歷台灣淪日五十年的後半期,也在大陸偽政權度過八年。
其作品題材以描寫中國大陸、台灣農民的生活經驗,
文字簡練樸實,帶有悲天憫人之心。
其生活雖困頓且身多病痛,他卻以平靜而坦然之心面對。
1956年,以長篇小說《笠山農場》獲得中華文藝獎。
1960年於病中修改中篇小說《雨》時喀血而死,血濺書稿。

根據鍾理和的自述,小說原來的題目是《我與假黎婆》,
但後來被編者刪為《假黎婆》登出,坊間版本也都作《假黎婆》。
文中描寫作者和繼祖母小時候生活相處的點滴。
繼祖母是個山地人,透過小說也可窺見過去台灣山地人的原貌。
作者的文字感人真摯,書裡更加入豐富的原住民圖文資料,
有照片、雕塑等呈現出原民過去在台灣的生活,
不單單是小說故事動人,附加的資料亦是精采,
說是圖文並茂一點也不誇張。

看完書後我常在想,過去未何不把這些極為珍貴、
且與我們腳下這塊土地息息相關的文章讓孩子讀呢?
我們既然讀鹿橋的《未央歌》、徐志摩的《再別康橋》,
為什麼不讀鍾理和、賴和、鍾肇政這些台灣作家的作品?

我想說的是,找這套書來看看吧?
看完後會對台灣有更深的情感連結,
甚至想說,請看過這些再來說「哇係台灣人哇愛台灣」吧!